文章摘要:尽管日本政府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让日本航空公司(以下简称日航)破产,尽管不少的国际航空公司纷纷向日航抛出绣球,但它最终还是选择了破产重组这一残酷的生存方式。2010年1月19日,日航正式向东京地方法... |
尽管日本政府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不会让日本航空公司(以下简称日航)破产,尽管不少的国际航空公司纷纷向日航抛出绣球,但它最终还是选择了破产重组这一残酷的生存方式。2010年1月19日,日航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创造了日本历史上金融业之外的最大破产案。
曾经辉煌今日落魄
日航是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目前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诞生于1951年的日航本以私有制公司的形式建立;1953年,日航合法地成为政府所有的公司 ;1987年,日本政府将该公司售出,使日航再次成为个人私有的公司,其中日本政府持有34%的股份。
从最初只有数架租赁飞机发展成拥有近280架飞机及近5万名员工,日航曾被很多日本人看做日本战后繁荣的象征。不仅如此,如果按销售额计,日航还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包括和其他航空公司的共享代码在内,日航拥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因此,日航曾被认为是支撑国民荣誉感的企业。然而,从10年前开始,日航陷入了经营捉襟见肘的窘境,及至最近5年中竟有4年发生严重亏损。
为了挽救每况愈下的日航,日本政府在过去10年中曾3次伸出援手。特别是金融危机期间,日本政府倾注在日航身上的拯救力度逐级加大,仅2009年就向其提供了高达2000亿日元的信贷额度。在此基础上,2010年以来,日本央行计划向日航发放的过桥贷款增至2000亿日元。日本政府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资金的注入,使日航重新进入赢利的轨道。
但是,政府的不断注资并没有阻挡日航日渐撕大的债务窟窿。截至2009年9月,日航总负债为2.32万亿日元,负债率高达91.8%,负债总额创下日本国内公司的最高值。残酷的事实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抽刀断水让日航通过市场机制破产,并将于2010年2月20日从东京证交所摘牌。
就在日航宣布寻求破产保护的当天,其股价跌至了历史最低位,收于5日元,相比2003年最高时的366日元,跌幅高达98.6%。而按照日航目前仅1.5亿美元的市值计算,其分量也只能大致等同于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在这种状态下,占日航股权约60%的个人投资者很可能血本无归。
据悉,有将近3000家日本企业与日航有直接业务往来,其中至少有1500家日本小企业会受到牵连。日航申请破产让日本国民背负了高达约440亿日元的损失额,如重组失败,日本国民负债将进一步增加。
谁让日航破产
从昔日亚洲航空界的翘楚跌入如今朝不保夕的境地,日航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败因的反思。客观地说,日航走到破产的尴尬窘境,除了自身经营不善外,还同其与日本政府的历史纠葛及市场生态环境有高度的关联。
首先,压垮这家日本老牌航空公司的最直接的力量是市场的冲击。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日航承受着与全球航空公司一样的成本上升之苦,而由于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衰退,日航更是力不能支。据悉,日航是日本国内最早经营日美航线的航空公司,其超过一半的收入一度来自往返美国的航线,且目前日航拥有日本国际航运市场66%的市场份额。但是,从911到SARS,从甲流到金融危机,一波又一波的市场冲击波接踵而至,直接对日航形成沉重打击,让日航本已脆弱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日本政府附加在日航身上的公共性负担承受巨大的抽筋剥皮之苦。一方面,日航曾是自民党壮大形象工程的重要工具,为了拉拢地方选票,自民党曾在全国范围内肆意建造地方机场,然后强制性地要求日航开辟新的航线,而这些航线上的乘客却寥寥无几,日航只能赔本经营;另一方面,在自民党长期执政时期,日航也是政府拉动就业的政策工具,因此日航的劳动力成本在行业内是最高的,仅养老金缺口就高达3300亿日元。不仅如此,日航本身还是国土交通省官员退休的好去处,企业官僚化严重,活力渐失,且人事关系极为复杂。
再次,日航自身经营战略的偏失导致其与市场需求的脱臼。日航一直以航空路线的大而全和广袤的覆盖力而自豪,却忽略了取舍和优化,不愿意放弃很多无利可图的航线。在911之后,航空市场急剧收缩,规模越大则受到冲击越大,日航自然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由于日本政府一直对亏损的日航采取无限制的输血式搭救,使得日航也很少关注内部管理变革以及成本控制等基础性问题,其顺应市场要求的创新动力受到抑制与弱化。
最后,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成为日航的杀手。由于高速铁路突破了传统铁路的速度瓶颈,导致飞机在与之进行的市场竞争中完全丧失优势。同时,日本有新干线的路线不仅飞机票价大幅下降,而且因为机场换乘不便等原因,机票即使与铁路票价相同也缺乏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直接购买成本、 维护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高铁都占有绝对优势,所有日本的航空公司都因为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而经营惨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