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局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措施,专项治理航班延误。这些措施包括:为促进和提升奥运期间的航班正常率,以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涉奥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公司必须保持1至2架的备份运力;今年7、8、9三个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涉奥机场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整治工作等等。(3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有关报道的标题是奥运期间航班延误旅客转运由航空公司买单。看来,奥运期间,国内乘客可以享受到超国民待遇了。但我们想问,奥运会结束后呢?
大多数坐过飞机的乘客对民航提供的服务感觉不会太差,因为总的来说,航空公司的服务还是要比铁路、公路客运要好。但对于那些曾经接受过国外航空公司服务的人来说,感觉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3月16日,《新京报》的一则报道说,3月15日,邓先生计划乘坐早上8时飞往西安的CA1235航班,以往只需等候10分钟左右就能过安检,但当日花费了1小时20分,最终错过航班只能改签。原因是机场方面开始执行民航总局有关禁止旅客携带液态物品乘坐国内航班的规定,因安检繁琐,而令包括邓先生在内的很多旅客耽误航班。机场方面执行民航总局安检新规当然没有错,但航空公司是否应事先告知旅客做好相关准备呢?毕竟虽有了新的规定,但旅客可能仍会按照老习惯进行安检的。
民航总局专项治理航班延误,做法当然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奥运不应该成为专项治理的原因。包括整治航班延误在内,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工作本来就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题中应有之意。要知道,现在和奥运会后,我们都是要乘飞机的。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