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机票,快捷航空网
查询酒店/机票 机场巴士>>
  • 机票
  • 酒店
国内机票 国际机票
航程类型: 单程 往返
出发城市:
到达城市:
出发日期:
 

8亿航意险7亿填黑洞 保险失理性就是最大风险

  • 2008-01-30
  • 来源:快捷航空
  • 点击量:18
文章摘要:乘飞机出行前,乘客大多会选择买一份全国统一售价20元的航空意外保险,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从20元的航意险中真正赚到大钱的不是保险公司,反而是那些机票代售点等中间商,20元钱的保险,真正的成本只需要几块...
  乘飞机出行前,乘客大多会选择买一份全国统一售价20元的航空意外保险,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从20元的航意险中真正赚到大钱的不是保险公司,反而是那些机票代售点等中间商,20元钱的保险,真正的成本只需要几块钱,剩下的都被代理商赚走了。
 
  做过3年保险的黄先生从2001年起一直在一家航空机票处做代理,对这一行业所谓的潜规则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黄先生说:某保险公司2001年,保险公司都是主动找像我们这样的大机票代理公司,按销售量给我们3到4元的提成,各家公司都来找,提成慢慢变成6块、8块、12块。
 
  黄先生说,随着这几年机场运力的增加,航意险对于保险公司和代理商来说无疑是一块肥肉,各保险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得不采用提高手续费的竞争方式。
 
  北京某机票代理点工作人员说:手续费都至少要17,按销售量也要提成。
 
  根据相关规定,保险代理费不得超过保费的8%,也就是说20元的航意险代理费不该超过1.6元。民航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近三年,民航乘客接近4亿人次,如果10%的乘客购买,航意险的收入高达8亿元,而其中近7亿元进了大小机票代理商、保险代理人的口袋。
 
  20元钱的航意险,买单的是消费者,赚钱的是代理商。保险专家认为,保险公司应当定期公布保险赔偿准备金的积累情况,这个准备金就是用来赔偿的,如果准备得不够,那么你打折销售保险就是不合理的,准备得很充分,自然就该降价。
 
  目前飞机已经成为最安全的出行工具,航空意外概率很小,即使发生一起空难,按照150名乘客、40万元保额计算,保险公司只需赔付6000万元,但近三年来也只发生过2004年包头空难一起事故。不少消费者表示,应当降低航空意外保险的额度。有专家认为,仅仅因为目前保险公司让利幅度大就要求降低航意险价格还言之过早,保险公司或者监督部门应当公布航空意外保险金的积累准备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院院长郝演苏说:如果这个准备金的数量已经足够大超出了现在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很多倍,这个时候价格就要调整了。
 
  郝演苏还表示,消费者可以改变消费习惯,购买寿险和一些短期交通工具意外险作为航意险的替代产品。比如说一年期的航空意外险,目前的价格也不过100元左右。据介绍,在国外很难在机场找到保险销售柜台,很多时候航意险都是随机票赠送,成为航空公司之间竞争的筹码。
 
  媒体声音
 
  航意险存在暴利黑洞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现在情况都没有改善?它的降价空间究竟有多大?来听听一些媒体怎么说。
 
  中国证券报:黑洞为何才被发现
 
  中国证券报说,虽然购买航意险是完全遵从乘客自愿,但行使选择权的前提是拥有知情权。消费者有权利知道,20元的航意险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而不是等实行了那么多年,现在才意外发现。相关部门应该有个明确的交代,消费者权利和利益不明不白地被巨大黑洞吞噬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光明日报:区区三元钱为何不能切实让利于民
 
  光明日报说,既然一份保险只有区区三元钱,为何不能切实让利于民?把巨大的利润空间交给零售商,是变相地把经济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而且,尽管航空灾难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意外,拿大头的零售商毫发无损,保险公司却承担了巨额赔偿,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解放日报:保险失去了理性就是最大的风险
 
  解放日报说,人们花钱购买保险,其初衷就是尽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稳固有序的市场体系中。保额和保金的多寡应该是基于各种因素理性思考得出的科学数字,如果保险失去了这份理性,沦为单纯逐利的机器,那它能保住的风险就极其有限,甚至本身已成为旅客最大的风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2665.html
上一篇:警惕“东新恋”中的“贱卖论”问题 下一篇:韩今年最多将有八家公司启航或获航运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