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中外合资支线航空公司成立计划2007年末投入营运 种种迹象表明,一度陷入低谷的中国支线航空在这个冬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2月22日,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梅萨航空集团在寒冷的北京举行合资成立支线航空公司签约仪式。新成立的支线航空公司,不但是首家中外航空企业合资的支线航空公司,也将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同一天,在更加寒冷的冰城哈尔滨,中国和巴西的合资企业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向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交付了该公司订购的5架ERJ145喷气支线客机中的首架飞机。 支线航空有点热 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认为,深航与梅萨合资成立支线航空公司对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签约仪式上,深航和梅萨并没有宣布新公司的名称,而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这家注册地在北京的支线航空公司将有可能被命名为“北京航空”。该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其中深圳航空公司出资2.55亿元人民币,占公司股份的51%;美国梅萨航空集团和美国威尔明顿信托公司两家外资公司,出资相当于2.45亿人民币等值的美元,占公司股份的49%。梅萨航空集团是美国支线航空的先驱,是连续20多年盈利的美国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之一。 深航有关人士对记者透露说:“新公司预计最终运营规模为160-200架,计划2007年末正式投入营运。初始投入支线飞机20架,以后每年以20架飞机数量递增,在机型选择上将重视技术先进和成本领先原则,以50-90座级飞机为主,在国内建立主运营基地和若干个生产运营基地,以主运营基地和国内各基地为基点,建立1小时飞行圈,逐步形成与国内干线接轨的支线飞行网,为社会公众提供极大的出行方便。新的支线航空公司将以国内二线城市为主要市场定位,探索与二线城市政府共同架起到中心大城市的空中高速公路的合作模式。” 冷静看待支线热 支线航空的变热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民航总局2005年国内航线运输统计显示,852条国内定期航线中,半数航线每天客流也不足200人,一天飞不了一个航班。而国内航空公司总计900多架的机队中,绝大多数却是干线飞机,而真正适合较低客流量航线的支线客机却只有73架,占当年民航机队的比例不足9%,完成旅客周转量31.09亿人公里,占旅客总周转量的1.52%,这些远低于欧美国家比例,如美国共有支线飞机3200架,占机队总数的37%,欧洲也有2400架飞机在支线航线上穿梭往返。一份最新的市场预测说,未来20年,中国需要购进590架支线客机,总价值180亿美元。 事实上,国内的航空公司也已经行动起来,今年8月,海南航空(3.55,0.08,2.31%)就甩出了一次性向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订购100架支线客机的大手笔,总价值为27亿美元。 东航武汉公司总经理赵玉华在哈尔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东航将用新接收的ERJ145飞机开通直达重庆、厦门、温州等城市的支线运营。他表示,目前国内支线航空市场还有待培育。一方面国家应该为支线航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乘客也对支线飞机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资深专家对记者坦言,虽然支线市场存在着广阔前景,但目前一些政策障碍使得航空公司在使用支线飞机的时候还不能有效发挥成本优势。深航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昆同样对记者强调说:“发展支线航空将需要国家、地方政策的多方面支持。”而谈及新的合资支线航空公司的前景,他却显得信心十足:“我们有责任改变中国支线航空的落后状况,填补中国支线航空的空白,同时实现商务目的———赢利目标。”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