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民营航空公司纷纷开展了急速扩张前的募资行动。 “一架飞机就是四五个亿,飞机到了款就要付清,不上市筹资怎么能行。”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秋航空已经与花旗银行签订了协议,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将聘请花旗银行作为春秋航空的财务顾问。” 王正华透露,春秋航空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将在20亿元左右。 其实早在开飞之初,这些新建航空公司已经开始了筹资的步伐,早在去年,鹰联航空与四川航空达成协议,四川航空仅仅以2000万元的代价就成功收购鹰联航空20%的股权。 另外一间由国有航空转型的民营航空——深圳航空,同样也已经迈出了上市筹资的步伐:计划明年招股上市,集资约10亿美元(约75亿元人民币)。此外,吉祥航空拟出售公司25%股份给海外战略投资者,集资最多可达1.5亿美元。 春航、东星、吉祥、鹰联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在刚刚成立时被业内称为“鲇鱼”,但以盈利为诉求的民营航空不可能仅仅充当“鲇鱼”的角色,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更上一个层次至关重要,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就迫切需要在短期内筹集大笔资金,无疑,上市是最佳途径。 民营航空仍受诸多政策限制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艳华认为,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规模效应。民营航空在头3年的起步发展阶段在机队规模、航线分布方面急需成长壮大,所以对资本的渴望极为迫切。 “对繁忙机场的航班实行总量控制,我们还怎么挤进去?”一民营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私下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民营航空)正处在市场培育期,急需几条热门航线来增强股东的信心,这扇大门关闭了,对我们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2010年不再受理新航空公司的筹建申请,该负责人表示,民营航空公司的竞争对手是已有的老牌航空公司,而不是新成立的航空公司,“这条消息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尽管民航总局在开放民航市场上不遗余力,但实际上民营航空仍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比如,引进飞机首先需要引进飞行员,但民航总局等五部委明确规定,飞行员在流动时要由新东家给原东家70万~210万元的补偿,并需要征得原东家的同意。 中信建投证券航空板块分析师李磊表示,虽然民航总局的调控“组合拳”没有专门针对民营航空,但民营航空的未来发展速度将放缓。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