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十多年来,Routes论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机场与航空公司间的联网活动,对促进航空运输业的良性发展乃至机场和航空公司所覆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每年Routes论坛的承办机场来... |
十多年来,Routes论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机场与航空公司间的联网活动,对促进航空运输业的良性发展乃至机场和航空公司所覆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每年Routes论坛的承办机场来说,更是展示机场实力风貌、开拓市场潜力的良机。
今年是首都国际机场第五次出席Routes论坛。明年,首都国际机场更将从参与者跃升为主角,全力承办第15届Route论坛。这将是中国首次以东道主身份举办世界规模的航空论坛,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张志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承办Route论坛对于首都国际机场的枢纽打造、国际营销、品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张志忠说,首都国际机场正在朝向跻身旅客吞吐量世界前五强的目标努力,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来自周边亚洲机场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承办Route论坛是向国内外航空公司宣传首都国际机场枢纽优势、市场潜力,吸引航空公司拓展北京网络的绝佳机会。从旅客为首都国际机场所带来的收入来讲,每一位国际航班离港旅客要比国内航班离港旅客超过两倍以上。国际航线不仅是首都国际机场经营收益的主要贡献者,更是未来构建复合型中枢的重要因素。而开通新航线将为首都国际机场带来可观的航空性收入及商业收入。
据悉,2009年举办的第15届Routes论坛,将有全球2000多家机场、航空公司以及设备服务供应商前来北京参会。届时首都国际机场将联合首都机场集团旗下各成员机场共同推介枢纽品牌。
有专家预测,未来机场业的竞争,不再是各个机场的单打独斗,而是机场群与机场群的竞争、机场联盟与机场联盟的竞争。Routes论坛在首都国际机场召开,将有助于展示首都国际机场的整体形象,推介各层面的成员机场,提升首都国际机场在全球机场业的地位和影响。
10-15年打造亚洲枢纽
在第14届Routes会议上,作为亚洲最大的机场集团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张志忠向业界透露了首都国际机场打造亚太地区门户复合型枢纽的战略规划。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有高度的相关性。当前,全球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航空业也不得不面对油价猛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运营成本高企,环境保护压力的持续上升,以及空域资源日趋紧张等综合因素带来的低迷态势。反观中国航空市场,凭借中国经济的强势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民航发展的新兴力量,并将在未来持续蓬勃发展。而首都国际机场枢纽战略的达成,将成为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张志忠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从2001年开始,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将枢纽战略确立为下一步发展目标,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实施体系。
目前,首都国际机场是亚洲第一家拥有3条跑道的机场,而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T3(三号航站楼)的投入使用,首都国际机场的年设计旅客吞吐量从3500万增加到了8200万左右,资源设施的补充与升级也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条件和高效的运行平台。 同时,T3顺畅、高效的中转服务,丰富便利的购物休闲设施、时尚多元的消费选择,也将为各国旅客带来完美的中转体验。
张志忠说,我们将用10-15年,将首都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门户复合型枢纽,并制定了相应的分期战略目标。
五方面推进应对挑战
在大力实施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张志忠也坦言,目前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航空公司、地面服务公司、联检单位、空管局共同努力,缩短行李、旅客、航空器中转时间,为中转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中转服务。其次,世界主要大区内,只有亚洲枢纽机场的地位尚未最终确定。亚太枢纽机场集中在太平洋西岸的狭长地域,市场高度重叠,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都已拥有自己的航空枢纽。首都国际机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首尔仁川、日本东京成田,其中仁川机场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仁川机场从建立开始,就定位于亚洲枢纽、中国的门户,而韩国政府也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每年中国-北美的旅客有30%左右通过仁川、成田两大机场中转,其便利的中转服务对旅客极具吸引力。
面对目前的挑战,张志忠介绍说,建设世界级的枢纽,需要充足的机场设施、设备,高效的地面运行和丰富的航线网络,以及快捷、舒适的旅客中转体验,包括中转流程简化、中转时间短、衔接航班多等。除了进行机场扩容,建设T3航站楼工作外,目前首都国际机场正积极与多方联合,从多个方面推进,以期实现打造亚洲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
第一,拓展新航线,加强辐射功能。到2008年上半年,首都国际机场国际航点增加到91个,国内航点达到96个,经营定期航线的航空公司近80家。国际、国内航线网络覆盖率均位于国内三大机场之首。
第二,中转运量大、中转比例高是枢纽机场的主要标志,首都国际机场将建立起与网络型航空公司的战略协同,实施枢纽联盟化运行机制。
第三,与民航局、基地航空公司一起改善航班时刻布局,提升中转衔接机会。
第四,联合各联检单位,尽可能在中转流程上提供支持,从而简化旅客流程、缩短中转时间以及改善通关环境。
第五,推广机场长途大巴,吸引周边城市客源,打造地空衔接。
首都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志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预计2012-2015年,首都国际机场的亚太地区门户复合型枢纽建设工作将初步完成。届时,首都国际机场将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门户,更是国际的转运枢纽,实现亚洲、欧洲、美洲的枢纽中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