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信报报道,中国酒店房价长期偏低已成为酒店业的结构性问题,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彷佛低价是应该的,高价才是反市场,是歪理。结果低房价造成低水平,反过来又令房价升不上去,互为条件,卡在低循环运作中,造成中国酒店业的一种长期消耗性格。 中国酒店低房价主因源自香港酒店人的岭南实惠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酒店人在中国南征北伐,几乎垄断了国际品牌酒店的高级管理职位,同时把香港酒店业界实际及实惠的小商意识带回中国。早期大部分外资高级酒店也是以港澳台客人为主,短期来说这种经营手法不容置疑;但长期下来则形成了趋势,而继后者又大多缺乏勇气及集体意识去提升房价,结果低房价就变成正常现象。 酸柠檬原理 唯物务实地看,中国酒店业发展二十多年,前后三波,业主或发展商都是外行人居多;加上以为外国酒店设计及营运都是奇技,结果建出来的酒店都是二三流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使经营者从起初就失去议价的能力,动辄于被动。要大作为,要国际化,结果用了五星酒店的投资,建了四星水平的酒店,最后卖三星酒店的价钱,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四五星酒店客人。 到二〇〇六年,中国共有一万三千三百七十八间酒店,新增了一千三百多间酒店;而新酒店仍以每年超过一千间的速度增长,十分惊人。虽然,第三波酒店浪潮多以商业资本为主,但是目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酒店仍是国营企业,或其附属产业。 往往由于国营企业或地产发展商建造的酒店都不是公司主业,而是用来安置退休改制的员工或装饰门面之用的副产品。既然是副业,多是不赚钱的项目,但求保本就过关,所以从根本就没有提高房价的动力,也缺乏改善业绩的诱因。 行业的经营总体来说也是惰性大,习惯立竿见影的短平快策略,于是新旧酒店都主动找中间商的旅行社及订房中心╱网络推销客房,取量不取质。但中间商在缺乏竞争力的同质化形势下,也只能低价倾销抢客。结果酒店把议价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反过来中间人的低价倾销手段又使酒店完全失去升价的空间。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酒店市场的酸柠檬原理。众所周知,酒店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讯息不透明,而旅客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搜集足够的市场资料,比较每家酒店品质才决定入住。纵然酒店品质很好,没有品牌的支持,很难建立竞争优势以换取高价。结果没有国际公认品牌的独立运作酒店,多是舍难取易,采取低房价的策略,放弃改善产品服务,建立品牌以取得溢价的长期策略。 新酒店成重要动力 加上中国旅游局的酒店星级评定制度越俎代庖,以行政品牌取代市场品牌,而业者也多是以简驭繁,取得行政品牌就以为可以用来拓展市场。结果星级愈高房价愈低成为必杀技。但星级评定和定标易,评审难,同样星级的酒店可能天南地北,愈往下走,星级评定愈发失去代表性,只有成为酒店房价低企的催化剂。 近期不少一二线城市,国际品牌豪华酒店相继开业,并借经济牛市以高房价姿态进入市场,于是成为酒店市场升价的重要动力,房价升幅甚为可观。而中国富裕阶层日多,国际豪华品牌酒店日渐成为追求目标,这一点一旦成为趋势,高品牌高房价将有望带动中国整体酒店房价上升,也为中国酒店业示范如何以品牌换取溢价的普世价值,启示了中国后WTO期酒店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1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