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过去的三年,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充满了变数。所有人都还记得,在2002年民航业第一次重组中,奠定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航)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 |
过去的三年,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充满了变数。所有人都还记得,在2002年民航业第一次重组中,奠定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航)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航)三足鼎立之势,同时也谋划开放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而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重组,没有人知道中国的民航业又将走向哪个方向。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航空业正迎来更大的变革,行业调整才刚刚开始。
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
在中国运营的上千架干线机队中,竟然没有一架贴有中国制造的标记,这让国产大飞机的研制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
目前,标配168座的首型国产大飞机计划在2014年进行首飞,2016年交付航线使用。未来国产大飞机将可年产150架,最终达到3000架的总量,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上达第三位。
记者点评:国内航空市场巨大的需求,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必须更加强大起来的最好理由。目前,全球民用客机市场几乎被空客和波音两家垄断,在大飞机公司成立后,预示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将与国际巨头们同场竞技。
东航上航 重组方案出台
如果说在2008年东航计划引入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是战略规划,那么2009年负债累累的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更像是生存的需求。
2009年7月,东航终于正式与上航牵手。在并购上航后,东航在其主场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将从38%左右上升至47%。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东上联姻都谨慎地表态:两家同在上海运营的航空公司在合并后能否取得1+1等于甚至大于2的效果还很难确定。
记者点评:越来越多的人预测,国有三大航空公司还应该进一步整合。比如由国家成立一家航空集团,将三个公司进行业务和资源的重组,共同应对国际的竞争。这才是中国航空业未来必须要走的方向。由此可见,东上重组也许只是国内民航业重组的开始。
中国航空业 现国进民退潮
在航空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国内民营航空由于竞争中缺乏资源优势和资金之困,相继陷入危机,国内航空业显现出国进民退大潮。
不久前,随着川航的注资,鹰联航空成为国内首家改姓国的民营航企。同时,亏损严重的奥凯航空也在寻求天津市政府注资。此外,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东星航空正在进行破产重整申请,如果获准,央企中航油很可能成为这家航空公司的新东家。
记者点评:当年,国家开放民营航空公司主要的目的是打破国有的绝对垄断,这一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不过,市场对民资开放了,但政策还停留在垄断时期。未来,如果管理部门适时调整政策,中国的民营航空还是有机会再次起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