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政策的放开,让民营航空成为了中国民用航空一支新生力量。然而民营航空从筹建到经营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昨天民航总局公布,一家名为“昆仑”的民营航空撤销了筹建申请,这是国内首家“打退堂鼓”的民营航空。 民航总局昨发布公示,昆仑国际航空有限公司筹建负责人于上月27日向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递交了撤销筹建申请,理由是“由于股东经营问题发生变化不能继续筹建,现申请撤销筹建申请”。 昆仑航空的筹建申请今年5月30日出现在民航总局的官方网站上,按照当时的申请,昆仑航空是由两家北京的民营公司北京盛茂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正奇佳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双方各占70%和30%的股份。 昆仑航空计划以国内支线航空市场为主,基地设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初期拟租赁庞巴迪公司3架DASH8-300型飞机。筹建负责人王光明原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职员,2004年至今是北京盛茂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但提出申请刚刚才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昆仑航空就撤销了此前的申请。记者试图与昆仑航空的两家股东取得联系,了解更多有关股东背景和撤销筹建的详细原因,但是在公开资料中没能找到关于两家公司的任何信息。 尽管负责受理昆仑航空筹建申请的民航华北管理局也未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透露该公司撤销申请的具体原因,但此前民营航空筹建的一波三折和目前艰难的生存状况,不得不说是民资投资航空公司开始举棋不定的重要原因。 2005年被称为民营航空元年,奥凯成为首家开飞的民营航空,随后春秋和鹰联也相继投入运营。奥凯董事长刘捷音就曾抱怨,飞机引进无自主权,机队无法形成规模,航空人才流动受限飞行员短缺,市场准入开放度低,航线审批困难。这些都成为民营航空的紧箍咒。 这意味着民营航空一诞生就先天不足,在油价高企等后天环境不理想的状况下,加之航空业本身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和低回报的行业特点,面对占据了大部分优质航空资源的传统航空公司,民营航空注定要在夹缝中生存,实现盈利更加成为奢望。 为此个别航空公司打着“低成本航空”的大旗,试图通过廉价的机票争夺市场。随后,民营航空开始尝试上市或引入外资等策略。一位航空公司的研究人士曾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民营航空是否能成为中国民航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还很难说,真正能活下来的只是少数。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