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自1978年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AirwaysPLC,简称英航)首次在全球航空业界推出了头等舱后,几乎每隔10年,头等舱和公务舱就会迎来一个改装热潮,就会有新的产品和服务理念出现。尤其是进入新... |
自1978年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简称英航)首次在全球航空业界推出了头等舱后,几乎每隔10年,头等舱和公务舱就会迎来一个改装热潮,就会有新的产品和服务理念出现。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这一周期明显缩短。在此轮金融危机前的一个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周期中,只隔了6-7年,航空业就再次迎来了高端客舱改装热潮。随着空中客车A380的投入使用,头等舱和公务舱的座椅成为真正的睡床,又一股奢华风袭来。而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就是航空公司的巨额投资。
当然,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虽然航空运输业统属于服务业,但如果一家总是亏本的航空公司连基本的生存关都过不了,又何谈服务呢?在从20世纪末到新世纪初的前10年,对航空运输业来说,宽广的天空与日益狭小的利润空间似乎已经成为绝妙的讽刺。80%的航班收入来自20%的旅客,这一定律正在形成不可抵挡的影响力,改变着航空公司的市场和服务理念,并从深层次上改变着人们的航空旅行生活。尤其是在飞行时间长、机票利润高的远程航线上,坐在头等舱和商务舱里20%的客人,决定了游戏参与者的最终命运。近年来,在欧美、亚洲和中东地区,英航、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简称新航)和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 Airlines)等航空公司开始着意刻画自己的新角色精英俱乐部的组织者、豪华餐馆的老板或是奢侈品经销商,总之只要是他们认为能吸引高端客人的方法,都会勇往直前地试一试。相形之下,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则显得行动迟缓。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头等舱与公务舱的价格一直未实现与市场的联动。两舱收入无法提高,二八定律就无法发挥,航空公司自然对提升两舱设施标准提不起兴趣,经济舱的降价空间也由此受限。
如今,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旅客无疑是最终的受益者。高端旅客是对价格最不敏感的人群,他们选择两舱,首先选择的是尊贵与身份的象征以及服务的高水准。普通旅行者今后或可享受到更多折扣机票,低廉的票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选择飞机出行。
而航空公司,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内航空公司必然会根据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收益管理水平,因为在真正的市场中,适者才能生存;更加灵活和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将随之出现,航空公司对目标客户群的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更奢华的头等舱和公务舱、更适合普通商务人群的高端经济舱以及票价更低廉的经济舱,抑或是各种旅行套餐,将呈现在旅客面前;可以预想,票价改革新政实施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但航空运输企业的竞争力会更强,这无疑契合了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中培育两三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