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开始,我国旅游饭店业实施星级评定制度已走过22年的历程。星级评定工作的依据是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以下简称“星级标准”)。在星级标准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旅游饭店业已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业态丰富多元、设施设备齐全、运营服务规范、社会认知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星级”在全社会已成为质量和档次的象征。
星级标准颁布实施至今,经历了1993年、1997年、2003年三次修订。近年来,旅游饭店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行业多元化发展及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对星级标准提出了新的修订要求。
一 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旅游饭店业需要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素质
旅游饭店业是我国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星级饭店占全国旅游企业总数的28%,总固定资产的53%,创造了营业总收入的40%,吸纳了旅游就业的61%,贡献了营业税的72%。旅游饭店业的素质提升关乎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关乎旅游行业整体满意度。
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正式发布,标志着包括旅游饭店业在内的旅游业开始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已启动《旅游法》的立法工作,饭店业的相关内容将纳入立法范畴。我国旅游饭店业即将迎来新的一轮黄金发展期,为实现“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旅游饭店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旅游饭店业转型升级,星级标准的修订工作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业态发展日益多元
“十一五”期间,星级饭店数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5%;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年均增长率为6.3%。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4680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饭店592家,四星级饭店2214家,三星级饭店6399家,二星级饭店5121家,一星级饭店354家。此外,中国目前还拥有超过30万家,包括商务型饭店、乡村酒店、接待中心、公寓酒店、社会旅馆等在内的服务于旅游市场的其他住宿设施。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旅游饭店也呈现出多种业态并存发展的趋势。城市商务型饭店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专业的会议型饭店开始在大中城市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国民休闲计划的提出,度假型饭店逐渐增多,青年旅馆、乡村酒店、汽车旅馆等饭店新业态不断出现。面对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多种业态,要求星级标准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引领性。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3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