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3月5日,汉庭连锁酒店集团(ChinaLodgingGroup)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IPO申请书,登陆纳斯达克,拟融资5000万美元,代号为HTHT。在这份招股说明书中,值得仔细研读的有两个数字... |
3月5日,汉庭连锁酒店集团(China Lodging Group)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IPO申请书,登陆纳斯达克,拟融资5000万美元,代号为HTHT。
在这份招股说明书中,值得仔细研读的有两个数字:62.67%和5000万美元。
和去年11月上市的7天相比,创始人何伯权和郑南雁总计持股48.7%,在汉庭,仅季琦一人持股为62.67%。
和如家及7天超过1亿美元的募资额相比,汉庭此次募集金额还不及它们的一半。
这两个数字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两轮融资背后
之前对汉庭的几乎所有报道,在2007年中和2008年底,季琦曾在公开场合高调宣布两轮分别为8500万和5500万的融资。
第一轮投资人为鼎晖创投、成为基金、IDG、北极光创投和保银资本。其中鼎晖创投和成为基金是主要投资方。在招股说明书,最后出现的股权比例分别为,鼎晖8%、成为基金8%、IDG4.63%、北极光创投3.43%、保银资本1.16%。
第二轮投资人始终没有透露。记者曾经听其市场部人士提及,第二轮投资人是第一轮投资额较大的三位。其实事实也并非如此。
通过梳理A轮和B轮投资者的进入历程,可以厘清汉庭从外部到底拿到了多少资金。
2007年2月,汉庭向属于季琦的力山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吴炯(现任北极光风险合伙人)分别发行了4000万和400万A类优先股。按照约定,在2009年9月,力山投资将其中的一半,即2000万A类优先股转给另外一位创始人Zhao Tongtong。
2007年3月,汉庭向IDG发行总额为400万美元的可转换本票,双方约定该本票将在2007年6月转换为B类优先股。
在6月B类优先股的私募中,汉庭向成为基金、鼎晖、保银资本、北极光创投和IDG发行了约3200万B类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价值4100万美元,每股为1.27551美元。此时,IDG将之前的可转换本票转为370万B类优先股。
在B轮融资的同时,汉庭授予创始人和投资者多项期权。
汉庭将向季琦本人发行470万B类优先股,执行时间为2007年12月,价格仍然为1.27551美元。
同时,汉庭向上述投资者发行1300万B类优先股,价格为1.53美元,执行时间相同。这1300万优先股中,其中1100万在2007年12月行权;220万B类优先股于2008年6月行权;面向成为基金发行的480万B类优先股的期权,最后转移给北极光创投和吴炯,于2008年6月行权;向鼎晖发行的480万股,最后鼎晖放弃行权。除此之外,还有一拨310万股B类优先股,价格为1.27551美元,向成为基金、鼎晖、IDG发行, 均在2007年12月执行。
接着,按照一份2008年1月的B类优先股股票认购协议,季琦、Zhao Tongtong,和吴炯又购买1170万B类优先股,价值1800万美元。
随后,根据一系列事先的协议,又在2008年3月和5月,汉庭向季琦发行1306万B类优先股,价值2000万美元。在2008年5月,向力山投资发行了1300万B类优先股,兑换此前力山投资借给汉庭的200万美元。最后,力山投资的这部分股票又将一半转给了Zhao Tongtong。
按照这些数字计算,其实进入汉庭的PE、VC资本不会超过7000万美元,而相反,季琦通过多次输入资金,季琦和其家人一直保持最大的股东和受益者的地位。
金融危机前后两家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融资手段。中国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阳分析,七天融资的时候是向其他股东借款,汉庭采取了股权融资的方式,意味着季琦自己掏钱可以,但是股权要增加,所以季琦采取了很大比例的股权融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