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业务的构成包括航空业务和非航空业务。在航空业务中,机场为航空业务的参与各方提供场地和设施,因此在航空业务中,机场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来提高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对于非航空业务,机场拥有非航空业务的控制权,针对机场旅客的平均收入较高,在机场停留一定的时间,且过境旅客可以购买免税商品等特点,机场可以通过更好的商业规划和灵活的特许经营权来增加业务收入。 我国机场在非航空业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球主要枢纽机场。但是,随着机场市场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机场管理者在机场建设和经营中也更加重视机场商业规划和商业开发。人流物流集中、国际航线集聚、在机场扩建中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调整利于商业开发以及更易取得政策支持等等使得枢纽机场在商业开发上具有先天优势。 05年民航总局首先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机场实行特许经营的试点。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都在积极推进非航空业务的发展,首都机场在05年初在零售、餐饮及广告业务上率先推行特许经营模式,06年又将地服、环卫、保安服务等业务以特许经营和外购服务等方式交给集团公司经营。这不仅使得首都机场专注于构建服务保障平台,提高机场整体的运行效率,还增强了机场的盈利能力,降低了机场的运营成本,有效实现了机场资源价值的最大化。06年首都机场的边际毛利率比04年提高了50%,零售、餐饮、广告等营业额达到14亿元,非航空收入与航空收入的比例已基本持平。上海浦东机场也在积极推进非航业务的发展。浦东机场T1和T2侯机楼的招标工作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一方面,在T2侯机楼投入使用后,商业面积较以前扩大了2万平方米,租期也有所延长;另一方面,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保底租金+收入分成”模式收取租金。这既确保公司获得稳定的保底收入,也使得机场可以分享客流量的增加所带来的商业收入。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