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经济的寒冬下,大家都捂紧口袋,企业不得不降低商务出差标准,那么,经济型酒店按理应该受益于经济衰退,但事实上,国内经济型酒店仍旧是人冷灯稀。经济型酒店遇到的不是经营的冬天,而是资本的冬天。资本市场的拮据... |
经济的寒冬下,大家都捂紧口袋,企业不得不降低商务出差标准,那么,经济型酒店按理应该受益于经济衰退,但事实上,国内经济型酒店仍旧是人冷灯稀。
经济型酒店遇到的不是经营的冬天,而是资本的冬天。资本市场的拮据让一度依靠投资实现扩张的经济型酒店被迫断奶,然而留给经济型酒店的是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利润不断摊薄,企业投资回收预期又被迫推延。在国内经济型酒店业最为发达的上海,随着旅游市场、商务出差、会议活动及会展活动等客流的大幅下降,经济型酒店已经进入拐点。
投资冲动
走别人的路,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从2007年开始,在规模效益的驱使下,锦江之星、如家、汉庭、格林莫泰、7天、速8等经济型酒店巨头则开始了疯狂的跑马圈地运动。截止到2008年底的一项粗略统计,仅上海地区的大小经济型酒店品牌就多达上百家。而作为上海经济型酒店的龙头锦江之星已经在当地拥有65家店,数量稳居各品牌之首。作为第一个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甚至放言,2012年之前要实现全国开店1000家的目标。
就在这种冲动的扩张当中,有业界人士表示了担忧,各家经济型酒店只顾开店,重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管理质量,结果是萝卜快了不洗泥。长期关注国内酒店业的企业战略和营销专家张道奎认为,盲目开店必然会抬升物业成本、降低单店赢利能力,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资金压力。
如家CEO孙坚之前也如实向媒体坦承,由于2007年经济型酒店的过度繁荣,使大家不断追风开店,2008年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家均已感到疲惫不堪,压力重重,这种一窝蜂式的追风直接导致投资严重过热。
与如家的观点不同,锦江之星执行经理、市场总监陈文哲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行业的投资过热是相对的,2007年时,锦江之星在北京只有11家店,而上海已经有55家,今年,经过2008年一年的扩张,北京增加到28家店,而上海也增长到65家。
以这个数据对比来看,北京在奥运会前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上海相对北京来讲,可能相对过热。陈文哲同时认为,经济型酒店在国外占传统酒店的比例为60%-70%,而上海的比例估计应在20%-30%。上海已经先于其他城市进入这个状态,虽然现在物业投资回报已经有很大下降,但市场还远未饱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