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交通部部长的任命,最后一个悬念也浮出水面。原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将执掌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成为了国家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的新掌门。
此前,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宣布将取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它变身为民航总局后并入交通运输部。部级单位的身份虽然降格,但它依然是民航业不折不扣的婆婆。但业内的疑问在于,婆婆的掌权范围是否会随着改革而缩水?
行业迷茫
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披露,我国将组建交通运输部(即外界所说的大交通部),它囊括了原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邮政局的职能,同时将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能揽入怀中。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迷茫。作为一家外籍航空公司的公关负责人,Vivian很大一部分职责是负责政府公关。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人脉,会不会随着这次改革灰飞烟灭?Vivian茫然地反问记者。
另外一家外籍航空公司即将在2009年开通中国航线,其中国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只剩下航班时刻等细节需要与政府部门敲定,但在最后时刻,政府部门发生变动,他也不确定是否会影响开航。我们还在观望。他耸耸肩说。
如果说航空公司的担忧只是捕风捉影,机场的担心却显得货真价实。
自从机场属地化改革后,我们都归属地方政府,民航总局变动对我们的影响不大。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一位高管说,但可以肯定,民航总局投资机场的权力不会再有了。
原来,在2006年3月,民航总局曾经宣布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00亿元人民币对国内机场设施进行改扩建。这一消息引来了机场的围剿,各地争先恐后地申报项目。就是借这次东风,新郑国际机场获得了3亿元人民币的拨款,解决了新航站楼的资金短缺问题。
这笔钱属于对机场安全设施的补贴,可是当民航总局归入大部委后,得到这笔投资的希望就很渺茫了。上述人士对记者坦言。
开局谜题
民航总局代局长李家祥表示,在大交通的格局下,新组建的国家民航总局职能和现在民航总局的职能相比虽然有某些调整,但基本职能和最根本的内容没有变化。
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李磊的看法是:民航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安全需求,它对空管、基础设施的要求与公路和水路大不一样,不会与其他行业混为一谈。
但是李磊也认为,纳入交通运输部后,不排除各行业之间合并同类项。目前一些行业的行政部门职能重合,在大部委的牌子下也许会合并,这样有利于行业之间的衔接。
目前民航总局的机构庞大,从内设机构来看,除了运输司、飞行标准司等业务部门外,还拥有公安局、党委办公室等部门;同时它在全国拥有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七个地区管理局。
东北局是正厅级单位,加上监管办的人手,我们总共有200多人。一位东北地区管理局的人士告诉记者,自从大部委出台后,他们单位就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测,我们是否会并入辽宁交通局中。
可以预测,民航总局中一些承担着具体业务、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如适航审定司等,将被继续保留;但一些重合的行政部门有可能被取消。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伴随机构精简而来的,是民航总局的职能是否会出现缩水的猜想。
坦率地说,我希望民航总局借此机会放权。一位匿名的民营航空高管对记者表示,民航总局的管辖范围涵盖了航空公司各个环节,从公司成立到飞机购买,从航线开设到并购重组,都需要民航总局的首肯。行业监管是必要的,但是它是否能让企业放开手脚自主经营?
上述高管告诉记者,此前民航总局下达的一份文件中明确表示,到2010年民营航空公司的飞机规模不能超过10架。我已经制定了飞机引进计划,都被这一纸公文打乱了。民航总局就像绿茵场上的裁判,航空公司是场上的球员。如果用条条框框束缚了球员的手脚,我们怎么能自主经营,又何谈与国际航空公司竞争?
美国民航是三堂会审制度,而中国则是集权一身。民航业的监管回归到政府职能,逐渐放开航空公司手脚是大势所趋。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关键问题是民航总局能否借助此次改革实现职能转换。这也是后民航总局时代的开局谜题。
链接:美国的民航业监管制度:美国FAA(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工作重点是安全审查和制定飞行标准;运输部负责审核公司财务,以及开设海外航线的审批;司法部则监督航空公司的并购整合,以规避可能引发的垄断危机。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