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14.6亿元的半年巨亏,让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军变成了“东航人”,也似乎再次拉开东航人事调整的序幕。这样的变动能否拯救东航、将怎样拯救东航目前还是个谜,但李军的心情应该不会像公开的调任原因“正常的干部调整交流”那么轻松。 从毕业后就开始就在民航总局工作的李军,在就职演说中用“三个转换”总结了自己成为“东航人”的感受:从政府到企业,从行政到党建,从北京到上海。 不过,李军的到来和任职,多少还是让业内人有些看不懂。虽然李军是民航总局几个副局长之一,但其主要负责的业务包括运输、规划财务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对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李军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对地方管理局和民航学院等基层的视察活动中。 因此,让这样一个一直在民航总局担任要职的官员赴东航集团担任主要负责党建和宣传的“党组书记”,很多人觉得几乎有点意外,认为这样的调整,更像是一种强调稳定的过渡安排。 不过不管是不是过渡,李军的到来至少有可能缓解东航内部的一些矛盾。而李军到来后能否运用好自己的职权,处理好与总裁的配合,将是他面临的首要挑战。 在国内航空公司纷纷亏损中一枝独秀的国航,或许又可以在“核心管理团队”的豪华上让同行有所借鉴。国航董事长李稼祥出身空军,军人作风造就了严厉的管理风格,便于战略决策的贯彻和执行;国航总裁马须伦以深谙财务管理闻名业内;而不管是中航集团的党组书记还是国航的党组书记,也都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经验,中航集团党组书记孔栋同时是中航兴业和港龙航空的主席,长期在香港市场管理两家企业,国航党组书记兼副总裁蔡剑江在来国航前,也是担任深航的总经理。党组书记熟悉企业管理和经营,与董事长、总经理的理念、知识结构基本一致,无疑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减少不少阻碍。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航空集团,国航的领导班子一直比较稳定。而从1997年6月至今,9年时间里,单单东航股份就已经换了5届领导班子,换过4任董事长、5任总经理,平均每位董事长在任时间2年,每位总经理在任时间只有1年,有的新领导班子还没有来得及对分子公司考察清楚就又被换掉了。领导层换来换去,带来了战略摇摆,也造成了未来战略的不确定。 在1997年以前,东航的总裁也是从民航总局调来的王立安,他之前的职务同样是副局长,在他的带领下,东航曾经一度辉煌,销售收入100亿元,1996年利润额曾一路攀至6亿元,在普遍不景气的国内民航业中一枝独秀,并成为最早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的民航企业。如今,行政出身,又深谙民航经营大局的李军接下来将做什么,又能做多久,是东航能否化解危机,甚至重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25971.html